要帶走的,Tangile的東西,太少。
Intangile的,沒法選擇帶不帶走的,卻太多。
What a memorable year.
Thanks for everything. :)
31 July, 2008
30 July, 2008
止痛
像被人在太陽穴開了一槍,暈頭轉向,頭痛得要命。
昨天早上他問我,你會死掉麼? 在收到他一整晚的miss call後,我跟他說,嗯,我大概會死掉。
必利痛系列,有舒緩頭痛、傷風、感冒、肌肉酸痛、經痛、發燒、有長效、特效、特快、藥丸、水溶.....何時必利痛會生產mental pain系列呢? 如舒緩失戀/未有戀可失/生意失敗/人生低潮時的種種痛症,必定大賣。
昨天早上他問我,你會死掉麼? 在收到他一整晚的miss call後,我跟他說,嗯,我大概會死掉。
必利痛系列,有舒緩頭痛、傷風、感冒、肌肉酸痛、經痛、發燒、有長效、特效、特快、藥丸、水溶.....何時必利痛會生產mental pain系列呢? 如舒緩失戀/未有戀可失/生意失敗/人生低潮時的種種痛症,必定大賣。
28 July, 2008
選擇
她說她這陣子真的很認真地考慮跟他分手。
我說,離開跟他共事的地方罷。
就只有這麼一走,你才會捨得脫離這局面。
真的不會有更好的辦法,相信我。
我說,離開跟他共事的地方罷。
就只有這麼一走,你才會捨得脫離這局面。
真的不會有更好的辦法,相信我。
26 July, 2008
在意。
馬家輝在「京都‧花見」談到對一個人的在意。
節錄如下:
人與人之間的感情, 不管有沒有血緣關係, 濃淡之別或許正在於有沒有存在「在意」。
有在意, 才有期待, 如果你做不到, 對方會很難過。
有一個老問號是: What is love?
有一個相當直接的答案是: 你是否在意對方、也在意對方是否在意?
假如你不在意對方是否受到傷害,
相信我,一旦遇上機會, 你將忍不住把他傷害。
人間情事其實不管屬於哪種感情, 本質終於相同,都是視乎有沒有「在意」, 而「在意」的同義詞就是「保護」; 當你學懂了保護或有心去保護一個人, 你對這個人便是有了愛。
....
簡單、淺白得,讓人心虛。
你我都曾,忍不住傷害你愛的人。而你,還以為自己懂愛。誰不知愛的都不過是自己。
都曾,被不夠在意自己的人,在,沒有故意的情況下,狠狠傷害。還,心甘命抵。
而最終都,沒有學乖。
對於沒完沒了的問題,最高紀錄一天被問了四次的話題,明明我不過是報告,要轉工了,對方的回應竟是有人在身邊否你是時候結婚了罷,大概女人的事業都不過是愛情。比起一份又一份的新工,一個在意而且懂得保護自己的人,較為難找。這個世代的人,保護意識都偏低,基本如,上限二人都沒法承諾,更呈論甚麼將來。
吊詭卻是,人們總在跟沒有結果的事情糾纏。
大概每星期跟她都會有一段相似的對話,相同的忐忑,相同的不愉快,為同一個男人。而她不是沒有一個很愛她的男友。
我跟她說,有一種在意是沒有必要的,對於沒有為你著想過什麼的人。對於口口聲聲說愛你需要你而沒有表現出其愛之所在的人,要不離開,要不當玩笑一場。直至他學懂如何去好好愛你,再算。
這個世上有太多愛談情卻無法付出感情的男女,當對方一再因愛之名而加以傷害,除了離開大概都沒有更好的選擇。
節錄如下:
人與人之間的感情, 不管有沒有血緣關係, 濃淡之別或許正在於有沒有存在「在意」。
有在意, 才有期待, 如果你做不到, 對方會很難過。
有一個老問號是: What is love?
有一個相當直接的答案是: 你是否在意對方、也在意對方是否在意?
假如你不在意對方是否受到傷害,
相信我,一旦遇上機會, 你將忍不住把他傷害。
人間情事其實不管屬於哪種感情, 本質終於相同,都是視乎有沒有「在意」, 而「在意」的同義詞就是「保護」; 當你學懂了保護或有心去保護一個人, 你對這個人便是有了愛。
....
簡單、淺白得,讓人心虛。
你我都曾,忍不住傷害你愛的人。而你,還以為自己懂愛。誰不知愛的都不過是自己。
都曾,被不夠在意自己的人,在,沒有故意的情況下,狠狠傷害。還,心甘命抵。
而最終都,沒有學乖。
對於沒完沒了的問題,最高紀錄一天被問了四次的話題,明明我不過是報告,要轉工了,對方的回應竟是有人在身邊否你是時候結婚了罷,大概女人的事業都不過是愛情。比起一份又一份的新工,一個在意而且懂得保護自己的人,較為難找。這個世代的人,保護意識都偏低,基本如,上限二人都沒法承諾,更呈論甚麼將來。
吊詭卻是,人們總在跟沒有結果的事情糾纏。
大概每星期跟她都會有一段相似的對話,相同的忐忑,相同的不愉快,為同一個男人。而她不是沒有一個很愛她的男友。
我跟她說,有一種在意是沒有必要的,對於沒有為你著想過什麼的人。對於口口聲聲說愛你需要你而沒有表現出其愛之所在的人,要不離開,要不當玩笑一場。直至他學懂如何去好好愛你,再算。
這個世上有太多愛談情卻無法付出感情的男女,當對方一再因愛之名而加以傷害,除了離開大概都沒有更好的選擇。
25 July, 2008
書展
大概三秒的爭扎過後還是決定繼續杯葛書展,實在不喜歡看見好端端的一本書被放在特賣場給瘋狂的人掃蕩,尤其較有質素的文字。怪不得這年頭寫字的人都不再現身於書展現場,眼不見為乾淨。 不過話雖如此,被搶購一空的都不是文字,而是圖象記錄(寫真)。 難怪書展期間娛樂記者比副刊記者更忙碌。大概香港旅遊協會應將書展納入七月遊港景點之一,讓遊客感受一下這盛況空前的文化活動。
24 July, 2008
死在這裡也不錯
有一陣子沒有遇上很好讀的書,直至遇上馬家輝的「死在這裡也不錯」。 兩個多星期了,還是捨不得把它讀完,就只是逐字逐句地,慢讀。他是這樣形容在十七個地方遊歷後的文字:
這是行旅之書,因為意念源起旅途之上。
這是無常之書,因為經歷之事轉眼即逝。
這是孤獨之書,因為聯想的是個人心事。
這是喧嘩之書,因為踏上旅途不止一人。
這是纏綿之書,因為文字總有不捨愛慕。
而更重要的是,這是承諾之書,因為作者用一本書取代了一場旅行。
故事是這樣的:十七年前,作者與身邊人約定,到了四十五歲,獨自出門旅行一年,回來後,彼此不問去過哪裡、做過甚麼。
今年,作者四十五歲了,本來應該往前跨步,但他偏偏選擇朝後回溯,閉門在家,編輯了一本行旅之書無常之書纏綿之書,「反方向」地實踐了他跟身邊人的旅行約定。
紙上筆下,對身邊人,作者畢竟沒有辜負青春年少的黃金盟誓。
關於旅遊關於約定關於身為男人的種種心情,在一個個陌生或是熟悉的城市間遇上或是相逢後,被勾起被記下被公開。近三百頁的文字跟黑白照,成就的不是一趟走馬看花的旅行團,是一幕幕如午後黃昏的景緻,讓人駐足,慢賞。
23 July, 2008
21 July, 2008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